马山县委书记李兵表示,近年来,马山县向全县推广弄拉的经验,成功地在石漠化严重地区探索出了“封山育林+造林、种果、种药”和“封山育林+种竹+节柴”等治理模式。如今,很多曾是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山上林、竹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据统计,截至目前,马山县累计封山育林近9万公顷,占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55%,有4万多公顷的石山植被覆盖度达到60%。
科学改造:不断探索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李义康家门口有三块醒目的牌匾,一块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态重建示范区”,一块是“弄拉岩溶动力学监测站、弄拉岩溶生态教学科研基地”,还有一块是“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
马山县县长黄丽娟说,这三块牌匾是弄拉屯在生态重建方面所走的科学道路。“除了艰苦奋斗精神之外,始终坚持科学的改造理念、不断探索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弄拉屯形成如今面貌的最关键因素。”黄丽娟说。
从90年代初开始,马山县就与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协作,实施《马山县古零石灰岩山区造林绿化试验》项目,并针对石山造林条件差、难度大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了使用良种壮苗、实行多种林木混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形式,大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造林质量。
2008年底,弄拉屯的村民们自发成立了广西第一个旅游专业合作社,所有社员全部搬迁,统一建房居住,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量化入股参与开发经营合作社,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目前已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道路、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只要我们保护好生态,找到好的发展路子,不仅能靠山吃山,也一定能靠山致富。”李荣光说。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