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热线,华南热线--华南地区门户网站!海南频道 →  海南要闻 → 海南浏览:海南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创建省最好水平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海南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创建省最好水平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4567 更新时间:2011-02-18 

    这是跨越发展的5年,这是转型发展的5年。

    “十一五”之初,海南已从经济困局中成功突围,新一轮的加速发展悄然启动,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还远远没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性转变。面对与以往不同的复杂局面,海南加减法并做——一方面,积极推进“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强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以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加快发展生态经济。

    5年的实践,为“双大一高”战略写下最好的注解——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2.7:26.2:41.1,调整为2010年的26.3:27.6:46.1,实现了“二产超一产”的历史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5年的“三一二”变为2010年的“三二一”。疾驰的“海南号”,在“十一五”期间破浪前行。

热带高效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如今,海南文昌鸡“飞”上香港餐桌,冬季瓜菜进入北京超市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十一五”期间,作为基础产业的热带高效农业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瓜菜、水果、畜牧业、渔业等四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72%,农产品出岛量和出口额年均增长分别超过15%和20%。省统计局数字显示,2010年农业增加值539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7.7%。

    快速发展的同时,“短腿”也在不断拉长。“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了14个立足本地资源、推进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招商引资,落户定安、琼中、屯昌、昌江四大农产品加工园区的企业累计已达44家,完成投资10亿元。

    随着农业科技服务“110”全省覆盖,全省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据介绍,“十一五”期间,还建设了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8个市县农产品质检站以及农垦天然橡胶质检站,动物疫病防控、检疫监督站和兽药质检所等3个省级动物防疫体系项目,新建和扩建了35个县级动物防疫站以及180个乡镇兽医站等。

    “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5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县乡公路改造、通村公路建设、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民房改造和农村改水改厕等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增强了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实施了189座病险水库出险加固工程,大隆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大广坝二期(灌区)工程开工建设,红岭水库即将开工;建设了1163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33.7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新型工业迅速发展壮大

    “十一五”期间,海南工业发展迎来了建省以来的最好水平。

    据统计数字,200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0年,工业增加值381亿元,是2005年176.92亿元的2.1倍(扣除价格因素),翻一番多;全省工业经济综合指数为310.5%,创历年新高。

    一大批工业项目建成,产品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十一五”期间,我省新增800万吨炼油、140万吨甲醇、80万吨天然气大颗粒尿素、90万吨造纸、15万台汽车发动机、6万吨生物柴油、1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TCO透明导电膜玻璃等一批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重工业项目,形成了年产140万吨甲醇、135万吨大颗粒尿素、90万吨造纸、15万辆汽车、6万吨生物柴油、1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中海油精细化工、30万辆汽车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100万吨乙烯、210万吨PTA、100万吨PET、300万吨LNG、260万吨LPG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其一,表现为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扩大。通过建设海口药谷等开发园区,逐步形成了生物与新医药、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与油气化工等高技术产业群。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全省新兴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全省52家规模以上制药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6.82亿元,比2005年增长67.96%。其二,是创新平台建设进展明显。“十一五”期间,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5个。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

    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得到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我省西部初步形成了油气化工、浆纸及纸制品等一批工业支柱产业,汽车及配件、制药、矿产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已成为我省支柱产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改善,发展态势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的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等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指标。

 

 

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三亚成功列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等重大改革领域的突破,“十一五”期间我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有力推动了服务业大发展。

    也许数字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它确实记录着进步。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94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2005年的2.1倍;全省旅游收入257亿元,是2005年的2.1倍。

    旅游增长方式已呈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旅游设施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我省推进了海棠湾、清水湾、香水湾、神州半岛、石梅湾、铜鼓岭、龙沐湾等一批国际化大型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建设。2010年底,全省共有星级旅游饭店235家,其中已评定的五星级饭店20家;A级旅游景区景点57家,其中5A或5A标准建设的景区(点)2家,较“十五”增加2家。

    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对经济贡献逐渐加强。2010年底,全省银行业资产达6108亿元,是2005年的4.7倍,年均递增36.27%;全省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4382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年均递增27.73%;全省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2620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递增21.06%;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达37.2亿元以上,为2005年的2.5倍,资产总规模较2005年翻一番。旅游房地产业保持了健康的强劲发展势头。2006年-2009年,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累计完成693.54亿元,年均增长47.8%;房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完成1395.3万平方米,年均增长42.1%。

    2009年,信息及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41.54亿元,占服务业总额32.6%。规模以上信息企业2009年全年实现总收入近80亿元,形成了包括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三星(海南)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海南北斗星通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内的若干龙头企业。

    服务业就业主体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不断扩大。2009年,全省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147.15万人,占全省社会就业总量的35.5%。服务业就业主体地位突出,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和促进社会稳定。

生态环保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保护好海南发展的最大“本钱”--生态环境,5年来海南上下齐心协力,打响了一场节能减排的攻坚战,有望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指标。

    2010年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所有监测城镇的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居住区空气质量要求的国家二级标准,其中94.8%的监测日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态。海南岛绝大部分近岸海域水质处于清洁状态,一、二类海水占88.9%。

    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5年来,全省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以上,实现了每个市县城均有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的目标;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实现了每个市县城均有污水处理设施、全省COD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9.5万吨/年指标目标。

    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建设。5年来,全省共新增沼气用户22.5万户,其中集中供气4.85万户,比“十五”期间增加了5.03万户,增长了28.8%。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057处,沼气发电93处,形成了“养殖—沼气—生态种植”产业链。

    站在新起点上谋划新发展。我们相信,海南将继续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结构的优化、效益的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成果的共享放在突出位置,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中再造赢取未来的竞争优势,努力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记者 高虹 通讯员 曾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