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热线,华南热线--华南地区门户网站!广西频道 →  财经新闻 → 广西浏览: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 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 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1846 更新时间:2013-03-05 

——访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科学院院长黄日波
本报记者 江东洲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作为广西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科研机构,广西科学院如何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排头兵作用,进一步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3月2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科学院院长黄日波。
 
    以科研工作为中心
 
    发展实现新突破
 
    记者:科技进步与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围绕建设成为广西一流的人才基地、一流的科研基地、一流的成果转化基地和一流的交流合作平台的目标,广西科学院去年的发展取得了哪些突破?
 
    黄日波:2012年是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广西科学院快速发展的一年。过去一年,党的“十八大”成功召开,全国和广西科技创新大会顺利举行,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拉开帷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创新驱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时代在变革中前进。2012年,广西科学院坚持“引人才、提能力、促发展、上水平”的工作方针,以科研工作为中心,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国际合作、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全院实现总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科研收入7072万元,同比增长11.2%,生产经营收入5028万元,同比增长31.3%。全院承担科研项目492项。其中,在研305项,新开187项。新开项目中,国家级项目17项,经费1730万元,省部级项目74项,经费3453万元,厅局级项目62项,经费863万元。横向项目34项,经费1026万元。全院完成科研项目178项。其中,结题或验收159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19项,完成成果登记11项。全院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3项次。其中,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成果奖10项。全院申请发明专利34项,获得专利授权14项。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项和11项。全院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262篇,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表SCI、EI论文6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53篇。全院新增特聘专家岗位1个,入选八桂学者1人,入选特聘专家1人,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个,博士后工作站出站1人,正高级研究人员6人,副高级研究人员11人。全院提拔处级干部4人,公开招聘博士5人,硕士7人。
 
    着力建设国家级平台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记者:只有建立高水平创新平台,才能更好地引进、稳住创新人才,才能快速提升创新能力,才能推动广西科学院的快速发展。包括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内的平台建设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黄日波:科技平台是引人才、提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单位自主创新实力的综合体现。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广西科学院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建设好这个平台,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全院科技创新工作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院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共同努力下,在各级部门和兄弟单位大力支持下,中心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
 
    三年来,中心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500多万元,建成了7个研究室,8个成果中试和产业化基地,扩增了科研实验室面积达4800平方米。中心累计实现总收入5500万元。其中,科研收入3000万元,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直接经济效益1500万元。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8亿元。中心承担科研任务100多项,取得各类成果20多项,申请和已授权的发明专利55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理论研究取得突破,甘蔗糖蜜乙醇和木薯乙醇高效清洁生产技术、木质纤维超高压爆破处理技术、木质纤维低成本组分分离和水解糖化技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应用前景广阔。该中心定位准确,研究领域和方向设置合理,运行机制健全,国际合作交流充分,人才培养和引进及科研团队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中心建设项目于2012年下半年,分别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南宁现场验收和北京综合评审验收。
 
    截至目前,广西科学院拥有各类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共计19个。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为5个,省级工程中心为3个,省级国际合作基地2个,省级农业良种基地3个,生物质产业化工程院等其他省级平台为3个。2012年新增科技平台为5个。它们分别是“广西生物质产业化工程院”“广西猕猴桃良种培育中心”“广西科学院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植物所生物多样性保育与生态恢复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海水养殖良种培育中心”。
 
    着力争取重大科技项目
 
    科研工作跃上新台阶
 
    记者:重大科技项目事关国运和民生,引领国家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对于科研院所来说,重大科技项目可以极大提升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培养和造就一流科技人才。在这方面,广西科学院取得了哪些突破?
 
    黄日波:近年来,随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广西科学院承接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得到加强,争取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的数量明显增多,水平明显提高。
 
    2012年,广西科学院生物中心新增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1项,即“纤维素乙醇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引进与合作研究”,为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经费450万元。国家973项目1项,即“木质纤维高效转化乙醇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为项目主要参与单位,科研经费205万元。植物所新增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即“典型旅游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修复及生态旅游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牵头单位,项目总经费1600万元,其中植物所获项目经费500万元。“积雪草等三种三金片原料药材的繁育与种植研究”项目,获桂林“三金”公司横向支持。院海洋中心新增自治区重大基础专项课题1项,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陆交错带环境与生态演变过程及适应性调控”,为项目牵头单位。海洋所新增国家海洋局科技项目1项,广西科技重点项目1项,分别是“南海深水区大型网箱高价值优良养殖品种的筛选和规模化苗种繁育”“鱼虾混养技术集成与示范”,为项目牵头单位。生物所新增广西科技重点项目1项,即“食用菌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为项目牵头单位。红树林中心的“广西涠洲岛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服务”项目,获得地方政府横向资助。
 
    着力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
 
    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记者:科研的最高价值在于应用。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千亿元产业和农业发展等,广西科学院如何转变科研人员观念,加快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大力服务经济建设?
 
    黄日波:成果转化和应用是创新驱动发展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广西科学院一手抓研发,一手抓应用,把科技工作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千亿元产业和农业发展相结合,为推动广西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等领域发展作出了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推动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进步。一是组织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承担863“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示范”等国家级项目3个,启动了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牵头组建了广西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发明了木质纤维超高压爆破处理技术,突破了木质纤维低成本组分分离,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糖化、高效乙醇发酵,以及工艺制备等关键技术,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建的纤维素乙醇示范生产线已完成仪器设备招标工作。三是牵头成立了“广西生物质产业化工程院”,加强了生物质产业化力量。四是在生物蛋白分子结构与活性关系理论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推动了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酶分子改造关键技术发展。
 
    第二方面,培育食用菌产业发展。一是牵头承担了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食用菌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开展了毛木耳、侧耳类、草菇等食用菌优良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栽培模式的研究和推广示范,以及毛木耳、秀珍菇、香菇等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技术。二是推广利用桑枝等农林废弃栽培食用菌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了桑蚕业产业链,对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目前广西食用菌产业初具规模,其中利用桑枝杆生产食用菌达8000多万棒,产出鲜菇4万多吨,菇农收入3亿多元,广西科学院已成为广西食用菌产业关键技术依托单位。
 
    第三方面,培育生物炼制业和罗汉果产业发展。一是开展秸秆清洁炼制技术研究,取得突破,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进行了20吨规模中试,目前正在试产,产业前景良好。同时蔗渣木聚糖的清洁生产、秸秆水解生产糠醛等技术均取得突破,目前也已进入中试。二是开展了罗汉果成分化学、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取得突破,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在桂林莱茵、桂林吉福思等企业推广应用,产业前景看好。
 
    第四方面,培育海水养殖业发展。一是在广西海水养殖新品种繁育工程研究中心和广西海水养殖良种培育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海洋农业科研中心,原养殖中试基地升级为园区海水种苗繁育基地,还新增红树林生态养殖基地1个。二是开展珍稀海产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三是为北部湾地区提供大量珍稀海产品种苗,如锯缘青蟹、方格星虫、中华乌塘鳢、大獭蛤、文蛤种苗,助推北部湾海水养殖业发展,每年为当地渔民带来1亿元以上收入。
 
    第五方面,培育电子信息服务业发展。一是推广“大规模图文资料数字化系统”和GD2000综合档案管理软件,承接档案管理和档案数字化外包业务81项,对广西电子信息外包服务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二是运用现代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先进技术开发现代物流软件,建设了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物流服务平台,自主研发“星纳电子商务智能终端”和“星纳移动订餐手机软件”,推动了广西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六方面,为北部湾工业项目用海和海域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服务。一是发挥两个具有国家海域使用论证乙级资质单位的作用,积极承接北部湾工业项目用海论证服务,取得显著成绩,2012年承接用海论证项目18项,技术服务收入为450万元。二是开展北部湾海洋环境与资源调查,开展海洋、陆地环境生态演变、保护、修复研究,开展海洋灾害监测防控技术研究,对北部湾近岸海域污染物排放和输运状况进行有效监测,为保护好北部湾生态环境作了大量有益工作。
 
    着力健全用人机制
 
    人才工作初见成效
 
    记者: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培养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建设方面,广西科学院下了哪些功夫?
 
    黄日波:广西科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2012年全院人才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根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积极推进干部选拔工作多元化,提拔5名、考核转正3名处级干部,实行竞争性选拔干部1名。二是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提出了机构编制清理及规范意见,制定了机构编制方案。三是制定和实施职工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逐步推行科学合理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四是建立和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用人才,全院公开招聘人才12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7人。五是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高层人才培养,全院申报八桂学者岗位3个,特聘专家岗位4个,“红树林和海草生态系统保育与生态监测”特聘专家岗位获得批准,全院推荐分子酶工程八桂学者岗位人选3名,推荐第十五批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2人,入选1人,推荐专业技术人员二级岗位人选5名,全部获得批准,推荐国家百千万特支项目人选1人,博士后工作站出站1人。六是认真贯彻执行职称改革政策和有关规定,组织全区2012年职称评审工作,申报高级职称共140人,评审通过69人,其中正高17人,副高52人。
 
    着力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合作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
 
    记者:合作交流是快速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途径。广西科学院在“开门办院”思想的指导下,在全方位、深层次、有目的地开展对外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日波:“合作交流,开门办院”是广西科学院实现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2012年,全院组织学术出访8次,共20人次。接待学术来访8次,共58人次。成功举办了2012年国际生物工程前沿论坛和第一届泛北部湾海洋环境论坛。科技合作交流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与中科院科技合作,中科院与广西共同签署了支持广西科学院建设和发展协议,要从四个方面支持广西科学院发展,目前已落实合作项目3个,经费300万元。二是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开展合作,筹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广西分中心,按照项目先行原则,目前已开展清洁生产及生物能源等项目的合作。三是争取国际合作项目成绩显著,2012年新增国际合作项目6项,经费620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部的“纤维素乙醇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的引进与合作研究”项目,经费为450万元,其余为自治区级国际合作项目,经费为170万元。四是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争取了两个广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了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即“喀斯特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生态学”基地。
 
    正确判断发展形势
 
    助力广西科学院发展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一步突显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出台了“2+66”文件体系,对今后的广西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2020年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中等行列的奋斗目标。结合这些,您如何看待广西科学院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黄日波: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2012年,党的十八大成功召开,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必将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之源。
 
    这一年,全国、广西科技创新大会相继召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高校和院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工程化载体,以及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成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重要任务。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广西科学院要想很好地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建设创新型广西进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就必须在剧烈的变革中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2013年,我认为有以下方面的利好,助力广西科学院发展。
 
    一是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十分利好广西科学院生态环境科研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广西科学院从事的生物、植物、海洋等研究领域都与生态环境科学紧密相关,我们在这方面有基础、有优势,做好这些领域研究工作的潜力巨大,我们要注重引进和培养生态环境人才,开展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科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等。
 
    二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广西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66个配套文件已出台,广西科学院参与了文件起草工作,广西生物质产业化工程院顺利落户广西科学院。利用好这些改革政策,十分利好广西科学院创新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工程化能力建设等工作。
 
    三是中国科学院与广西开展科技合作,签署了共同支持广西科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合作协议,明确从干部队伍、人才队伍、项目、平台建设等四个方面帮助广西科学院发展,十分利好广西科学院科技合作交流工作。
 
    四是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国家平台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标志着该中心正式成为了国家级创新平台,其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发挥好国家平台的带动作用,十分利好广西科学院的科研工作。
 
    同时,我们还有许多困难。一是发展基础条件不好,土地等资源不足;二是各单位发展不平衡,发展滞后的单位人才匮乏,差距较大;三是单位性质、人员身份不统一,多元化成份长期存在,服务管理难度较大;四是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较少,影响科研团队建设。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
 
    推动创新型广西建设
 
    记者:刚才您提到,广西科学院要想很好地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建设创新型广西进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那么我们应该达到哪些目标,才能更好地推动创新型广西建设,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黄日波:接下来我们将抓住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广西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发展机遇,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夯实科研发展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科研团队建设,以科研工作为中心,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同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全面推进广西科学院建设和发展,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广西作出新贡献。
 
    进一步加强国家、自治区科技平台建设,特别是3个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建设,加强广西生物质产业化工程院和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工程化产业化功能。2013年,实现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00万元。
 
    加强人才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形成尊重知识、人才、创新的良好氛围,开创性人才辈出,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科研团队层次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广西科学院高级职称人员占科技人员比例达到25%以上,博士、博士后占科技人员比例达到25%以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突出贡献国家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省级科技人才、省级优秀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才和省级“十百千人才工程”等各类高层次人才总数同比增加10%以上。
 
    重视前瞻性、共性关键性科学技术研究,围绕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区域前瞻性、共性关键性科学研究,并取得突破,获得一批重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与成果。2013年,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数量和经费比去年增加20%以上,获得重大科技成果3项、发明专利20项、发表论文250篇,专著5部,争取科研经费突破7000万元以上。
 
    加快推进四个转制单位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经营工作上新台阶。2013年,实现科研经营收入突破5000万元。
 
    大力推进科技开放合作,重点推进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2013年,全院大型仪器设备入网率达65%以上,主办或承办高水平学术研讨会2场以上。争取重大国际合作研究课题数量同比增加2项,争取合作经费增加20%以上。
 
    明晰发展定位
 
    做强做大广西科学院
 
    记者:最近广西科学院提出做强做大广西科学院的发展目标,请问具体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黄日波:做强做大广西科学院关键是要明晰发展定位,经过认真研究,广西科学院的五点定位初步形成。一是要在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科学知识创新领域上取得突破;二是要在一些核心技术、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上取得突破;三是要在国家和地区一些重大工程技术研究上发挥集团军作用;四是要在广西工业经济发展上起到科技智库的作用;五是要在地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围绕做强做大广西科学院的目标,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育生态环保科研增长点,研究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研究能力建设方案。
 
    继续支持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做好特色生物能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非粮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准备工作,其他各类创新平台要加快建设步伐,提高科研水平。
 
    推进与中国科学院的全面科技合作,落实中科院挂职干部,引入中科院先进管理体制机制,组织策划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加快推进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发展清洁生产技术,筹划建设联合国工发组织广西分中心。
 
    加快建设“广西生物质产业化工程院”、广西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努力提高广西科学院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以及提高广西科学院生物和海洋领域科学研究水平。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进一步完善开放、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特别要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中青年科技骨干,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抓好院士顾问、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和人才小高地工作,把广西科学院的“人才强院”战略落到实处。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完善广西科学院收入分配制度,提高职工收入水平。
 
    组织策划好2013年重大科技项目。做好国家863、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攻关项目的策划和申报工作。
 
    大力开展产业联盟工作,加强协同创新,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关。认真组织实施广西非粮生物质能源重大专项和“千亿元产业350工程”项目。认真组织参与自治区100项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建设。
(科技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3-03/05/content_578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