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恶性脑肿瘤在香港并不常见,约占两成个案,但治愈率低于一成,数星期内足以夺命。有准妈妈不幸“遇上”恶性脑肿瘤,医生诊断只有一年寿命,最终选择牺牲胎儿保命,否则“大小”皆不保。有脑神经外科医生建议市民一旦出现视力、记忆模糊、早晚有头痛和呕吐等征状,应及早求医。
香港神经外科学会于○八年七月至○九年六月期间,收集香港公私营脑神经外科中心数据,录得一千零三十一宗脑肿瘤新症,推算香港脑肿瘤发病率为每十万人,即有十五人患病,当中八成为良性肿瘤,其余为恶性肿瘤。而最恶的“多型性神经胶母细胞瘤”(简称GBM)有五十二宗个案,占恶性脑肿瘤的四成。
三十多岁的Mandy去年九月怀孕四个月时,偶尔发现自己辞不达意。“去街市买餸时,行到菜档前,但讲不到想买什么”,连简单的字亦写不出来,甚至无法说话。她经医生诊断后,证实患上GBM,当时肿瘤直径达四厘米。“医生表示最多仅得一年寿命,若要保住胎儿则不可治疗,即使如此,亦未必有命等到胎儿出世”。Mandy唯有放弃胎儿,接受肿瘤切除手术,并在一个半月内接受多次化疗及电疗。虽然她的身体逐渐康复,惟今年三月复发,医生改用标靶治疗,至今八个多月,并没有再复发,能重返工作岗位。
香港神经外科学会主席黄志强表示,在恶性肿瘤中,以GBM最难对付,“多数患者求诊太迟,且肿瘤发展迅速,令治愈率低于一成,若不能妥善治疗,寿命仅得数星期”。黄志强说,不论良性或恶性脑肿瘤,均会影响患者的语言、视觉和认知能力等,若市民出现早晚头痛、呕吐、视力退化、记忆衰退和认知能力下降等征状,应立即求医,以免耽误治疗。
脑外科专科医生蒲勤孙表示,GBM患者可接受肿瘤切除手术,并辅以电疗和化疗,惟术后的复发率高,五年存活率仅得百分之四;近年医学界陆续改用针对GBM的标靶药物,患者接受药物后六个月,存活率高达四成三至五成。不过,现时脑肿瘤的化疗药物、标靶治疗药物属自费药物。脑同盟主席周伟良期望,医管局检讨现时的药物品册,尽快引入新药,避免患者白白错过“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