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热线,华南热线--华南地区门户网站!展览展会 →  展会预告 → 展览浏览:第99届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暨“名品名店”对接展会开幕在即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第99届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暨“名品名店”对接展会开幕在即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6652 更新时间:2011-04-27 

  6月1日,第99届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暨“名品名店”对接展会将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如期开幕。随着展期的临近,组委会及参展企业的准备工作进入白热化阶段。

  据展会组委会透露,截止目前,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增长30%,品牌归属地涵盖了欧美、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浙江、福建、广东等主要鞋业皮具生产基地。根据预登记观众回执统计,专业观众数量已达1.2万人,其中来自于国内中高端百货的专业观众占比达到四分之一。预计随着展会的日益临近,总参观人数还会有大幅增加。

  中国需要这样一个展会

  谈及中国鞋业皮具市场的发展,中国百货商业协会鞋服分会副秘书长范玉杰不无惋惜地说:“中国是鞋业和皮具的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品牌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但是还没有一个像米兰鞋展一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品展”。

  中国需要一个专业的平台,为品牌商与渠道商优化合作关系服务,同时提升中国鞋业和皮具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中国鞋业品牌化发展获得了巨大成果,但品牌沉淀期短,还未形成强大的国际、国内影响力,议价能力受到挑战,在这一点上,我们落后于欧美等国。因此,闻名于世的米兰鞋展曾经拒绝中国制造的产品参展。这一局面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好转,但中国品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中国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渠道管理能力、营销推广能力等都存在很多不足,需要面对现实,多交流、多学习、不断改进,这也更加突显一个专业鞋展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促进厂商共赢,助力品牌升级的夙愿,“名品名店”对接展会组委会设定国际鞋业·皮具首席设计师作品沙龙、中国零售连锁鞋城高峰论坛暨连锁鞋城理事大会、2011年“绚·彩”主题鞋业·皮具时尚发布会、渠道买家专场对接会等多项活动,致力于为厂商提供更多交流合作空间。同时结合当下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特设计电子商务精英“华山论剑”特别活动,为推动中国鞋业皮具构建多元化渠道进行战略指导。

  上海百承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立军近日透露,国内女鞋巨头百丽已确定参展,预订展位面积达800多平方米。届时,百丽将重点推广map综合店模式,新的终端业态必将为行业内新的热议话题;百丽官方购物网站淘秀网也将亮相本届展会。拥有数以万计的实体零售终端的百丽,也将目光投向了电子商务模式。线上线下的互动,又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变革?相信这一定会给中国鞋业市场带来新的话题和机遇。

  渠道商的“思考周”

  中国是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地域广,东西南北各具特色;人口多,男女老少各有所需;发展期,上中下等消费有别。鞋品、皮具等作为民生用品,需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人口的不同需求,这成为渠道商们时时思考的问题。渠道是产品流通的命脉,是利益创造的最直接终端。每一个渠道商都期望能够争取到最大量的消费者,以创造更多的利润和发展空间。但前提是建立适合的终端业态,打造适合的服务模式,而要实现这些绝非易事。

  目前,鞋业品牌销售渠道以百货、连锁鞋城、连锁专卖、电子商务四大模块为主。百货渠道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高端零售业态的主要经营形式。随着市场发展,百货业开始了大力扩张,如王府井系统、大商系统、百联系统等。它们凭借多年积累,知名度高、实力雄厚、诚信度好、管理先进,实现多区域、多店面、多定位的规模化发展,成为业界标杆。多店连锁模式固然有利于多角度深入市场,创造更大利润,但随之而来的是定位的同质化、管理的同质化、服务的同质化等问题,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为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连锁鞋城切分大众市场,成为专业、专一的鞋业零售终端业态,也已获得快速发展。东北大富豪、西北金佰川等都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连锁系统。但对于大众化的定位,以销量制胜的鞋城而言,如何平衡高成本与低利润的关系是个考验。

  连锁专卖凭借快速扩张、操作灵活的优势,成为鞋类品牌商青睐的经营模式。走在任何一个商业街或小街道,都能见到专卖店的影子。但随着竞争加剧、店铺资源短缺,店租及管理成本逐年翻倍增长,而大众化的定位难以成就品牌附加值。因此,其业态长存的问题也常说常新。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业态,发展速度惊人,引得无数企业置身其中。然而,电子商务在成就了部分企业的同时,也让大量企业铩羽而归。新兴电子商务之于传统企业是馅饼还是陷阱?成功之路在哪?需要行业人士在探索前行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成功的喜悦都是一样的,不成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如何优化产品组合,建立良性发展关系,推动实现品牌商、渠道商、消费者的共赢,这也是零供双方共同面对的话题。”范玉杰说。

  “名品名店”对接展会为期三天,加上前期报到准备时间,将有五天时间让各方聚集一堂,共同商议关心的话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合作平台,更是一个“思考周”。各业态应取长补短,成就中国鞋业市场的朵朵奇葩。

  适时、适地为王道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确实让无数品牌商为之兴奋,尤其国际品牌对进入中国市场的愿望更为迫切。据薛立军透露,近两年来,参加“名品名店”对接展会的国际品牌数量每年都以30%~50%的幅度增加。本届展会的国际品牌数量更占总数量的60%左右,首次超过国内品牌数量。这一方面体现了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对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低估。

  不过,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的忧虑,“入世以来,中国市场已不再孤立,而是成为一个开放的市场,这就意味着竞争的加剧。中国鞋类皮具企业在市场布局方面应有更及时、更迅速的动作。”

  通过多年的观察,范艳茹总结了中国鞋企存在的短板,以及中国鞋企对国内市场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中国鞋企的短板多表现在研发不足、渠道不稳、专业化管理不够。也正是这些短板,导致国内品牌多数议价能力弱、附加值低,从而制约了品牌的发展,恶性循环。

  而认识上的误区表现在盲目乐观地看待中国市场,缺乏对市场的理性分析,简单地认为市场布局只靠关系,市场容量无限大。这导致企业风险意识不够,发展急功近利,盲目求量,忽略了质的提升,影响了品牌的长期稳定发展。

  “要规避这些不足,中国鞋企需不断自省,并主动、积极地参与行业的交流与互动,在学习中沉积。”范艳茹举例道,第98届展会期间,台湾阿瘦品牌以精美绝伦的产品、专业的服务团队、别具一格的风格展示,给所有专业观众及参展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阿瘦品牌也通过展会斩获颇丰。她建议,维护好零供关系是必要的,但不要丢掉本质和核心的东西。

  对于国际品牌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她表示热烈欢迎,但同样提醒这类品牌应理性分析中国市场,把外域品牌文化与中国消费者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方不致于走弯路。“适时,适地是王道。”她说。

  无论何时,“一切为了中国市场”的宗旨不变。当记者问到是否会像国外某些鞋展一样,将有选择地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时候,范艳茹强调。“只要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制鞋标准,我们欢迎不同定位的鞋企参与交流。从我们策划的主题活动也可以看出,对不同定位的品牌都是极具针对性的,相信零供双方都会有满意的收获。”
来源: 中国品牌服装网